REN Haiming.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Chinese Image in Jewelry Art Design——Taking Dunhuang Fly Apsaras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3, 25(1): 66-71.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3.01.009
Citation: REN Haiming.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Chinese Image in Jewelry Art Design——Taking Dunhuang Fly Apsaras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3, 25(1): 66-71.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3.01.009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Chinese Image in Jewelry Art Design——Taking Dunhuang Fly Apsaras as An Example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June 23, 2022
  • Chinese image aesthetics boasts a long history, in which Chinese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oetry are especially time-honored. It strives to convey the implication beyond the finite description, which differentiates Chinese aesthetics from the western aesthetics. Thus, this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image aesthetics is the point that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at would realize the art design that inherit and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true sense. Therefore, taking Chinese image aesthetic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starting from the unique form, overall form, material and colour of jewelry ar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universal design id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work cases: abstract in form shaping, white space in formal expression, material selection and elegant unity of oriental meaning, so as to arouse the viewer's aesthetic association with jewelry works, obtain aesthetic pleasure, and to explore a unique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jewelry art. For practice, The author designed the jewelry Fly Apsaras Dancing with Dunhuang Fly Apsaras as the inspiration element, which shows the ethereal and flexible image beauty of the Fly Apsaras from the aspects of jewelry shape shaping, form expression, material selection and colour matching.
  •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以及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更是在国际珠宝首饰设计上层见叠出,设计师们大量尝试,然而呈现出的作品却良莠不齐。西方的首饰设计师带着对神秘东方的向往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尝试,这其中不乏卡地亚、宝格丽等知名国际珠宝品牌。但由于国外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对中国元素没有透彻地进行研究,再加上西方强调理性反映美学观念,导致首饰多呈符号化,仅停留在形式和装饰上。而国内很多首饰设计则存在严重的仿古现象,对中国传统首饰简单模仿,对传统纹样图案直接拿来套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照搬,并视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这其中不乏像TTF、金伯利钻石等珠宝公司以及各类国风题材首饰设计大赛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本土的首饰艺术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中国当代的首饰艺术应该以中国特有的美学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中国意象美学发展历史悠久,在绘画、书法和诗歌等艺术形式中体现尤为突出。意象作为审美和艺术本体,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色,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范畴,引导着现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取向。因此,笔者基于中国意象美学理论研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就如何通过首饰艺术设计将中国的意象之美自然地表达进行了一些思考,力求探索出别具一格的当代中国首饰艺术发展的新可能,提升中国首饰艺术在世界珠宝首饰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意象美学在首饰设计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意象”原为哲学概念,起源于《周易》,书中有“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立象以尽意”[1]之述,意思是借助某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来解释事物存在的内涵,说明了“意”和“象”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描述对意象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南朝梁文理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首次提出“意象”一词:“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2],说明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审美意象的产生是将外物的形象与创作者内心的情感意趣合二为一。此后,诸多学者对于意象的研究一直延续和丰富下去,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意象观。

    艺术中的形象多数是视觉形象,其在空间中有着能够为眼睛所把握的明确的形式,所以视觉形象性为美术的基本特征[3]。首饰艺术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形状、体量、颜色、质感、空间等共同构成了首饰的形象。在设计过程中,形象是具体的,它在视觉上拥有明显的特征,明确的内含及缜密的结构联系。在意象的传达中,形象通过自身的视觉组织特征和内含指向达到作品氛围层面的和谐统一[3],使得“意”自然地流露出来,和“象”有机地持续交融在一起,营造出让观者更有共情的空间。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神与物游”, 这就是中国意象美学。

    意象美学,美在意象。创作主体对具体客观物象的艺术加工与升华,使得情思通过新的艺术形象传递出来。相比于几何美学带来的科学理性的直观视觉美感,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一般的审美活动中,意象都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独有的特征——内敛含蓄、婉约生动。

    首饰艺术设计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首饰艺术设计有别于商业设计服务于普通消费群体,其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少部分消费者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追求,以及艺术收藏、鉴赏、各类珠宝首饰展览及设计竞赛等。与主要考虑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业首饰不同,在首饰艺术设计过程中,其艺术构思占据了主要地位,设计风格、主题以及表达的含义往往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它能够允许设计师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可以追求纯技巧、独特和新奇,这就为中国意象美学的表达提供了前提。

    但是,如何设计才能较好地展现出中国意象美学,相关的首饰设计理论研究少之又少,现有资料中对实践作品的赏析大多停留在外表描述,并未分析这样设计的原因,且对不同作品的赏析都是独立的,没有形成普遍的、具体的设计指导。在一件首饰作品中,任何有意义的设计,包括形态塑造,形式表现,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等,都有一定的意象性存在[4]。因此,笔者将通过分析多个设计案例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普遍的、具体的意象美学设计思路。

    融合和概括是形态塑造时对客观物象进行构成的抽象表现方式。融合即是将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概括则是要简明扼要。对审美意象的创造,不同创作者因认识不同而对客观物象的设计不同,但不论怎样变化,始终要保有物象的神韵。在进行融合和概括的抽象处理时,需要注意意象的整体性,使其可以在审美感兴中直接把握[5]。通过贯通不同元素而勾勒出一个传神且精炼的形象,它与客观物象在形象和意蕴上达到共通,实现一种自然而然的整体效果。

    十二生肖中的龙作为图腾被古人创造出来的时候,其形象融合了“飞鸟走兽”的诸多特征,造型繁复,寓意丰富,在设计时极具挑战性。

    钟华的《行龙流水》项链(图 1)设计语言十分抽象,她将龙的形象和山、水、云进行了融合,每一部分的造型却又似山非山、似水非水、似云非云,不规则的形态和表面的起伏组合在一起让观者感受到仿佛这一切都在涌动。细看头尾的镂空形状和金属造型指向,又能让观者隐约感受到龙的存在——仿佛它在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整件作品所表现出的意象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无束,充满灵气。

    Figure  1.  Walking Dragons and Running Water designed by Zhong Hua

    留白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可以使主体形象明确、突出,同时增加首饰韵味,为观者提供想象空间。通过留白将有形有限的首饰在空间中无限延伸出去,从空的部分感受到某些东西——才是虚实的要义,使首饰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留白并不是简单的空白,要求首饰形式不能平铺直叙、戛然而止,而是要用小的点、线、面延伸出首饰主体的律动和节奏感,逐渐虚化。

    金伯利钻石开创了只使用白金和钻石,没有其他彩色宝石装饰来设计打造具有中国意象的高级珠宝首饰的先河, 其推出的《华宋》系列更是将极致的宋代美学再现出来。《湖光潋滟》(图 2)作为《华宋》系列的代表,以南宋画家马远《水图》第九卷《湖光潋滟》为创作灵感,原画作以轻快流畅的笔法,刻画水波的跳动,同时使用大面积留白表现湖面广阔。首饰沿用了原画的曲线来描绘水,金属浪峰起伏叠错,无规则地排列,仿佛风在吹荡;钻石星星点点,是阳光洒落在水面上的反光。在视觉中心位置的金属波浪长且大,越向四周,金属线条越短细,逐渐虚化。波浪形象从脖颈处一直向着周围卷动,观者的意识也跟着波浪变幻无穷没有终止,一番“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美景便逐渐出现在眼前,从而实现了意象空间的营造。

    Figure  2.  Kimberlite diamond fine jewelry The Billowing Lake

    色彩是依附于材质而存在的,对材质的选择亦是对色彩的选择。在众多首饰材料中,玉石一直是我国独特的材质嗜好,这和我国历时千年的传统玉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TTF高级珠宝《玉兰花开》(图 3)不同于常见的翡翠蛋面使用,而是大胆地将雕刻翡翠作为项饰主体,翡翠扭曲盘绕的造型十分抽象,像枝蔓,像叶片,仿佛正在生长蔓延,白玉雕琢而成的玉兰花也在含苞盛放,形式上充满了生命力。绿色和白色的玉石温润柔和,黄钻镶嵌成的花蕊点缀在花朵中,不跳脱整体作品的气质,白、绿、黄三色雅致统一。独特的玉石材质和雅致统一的色彩相比于金属和各种彩色宝石绚丽的色彩而言,更加充满诗意,也让这件作品更好地呈现出一种玉洁冰清的意象美。

    Figure  3.  TTF fine jewelry Magnolia Blossom

    随着设计开放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首饰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开始进入设计师的视野。玉石材质不再唯一,设计更加关注作品呈现出来的东方意蕴。

    TTF猴年生肖首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悟》(图 4)创新地使用了纤维。作品中猴的五官被刻意隐去了,只出现一个酷似“空”字的猴脸轮廓,用“空”写悟,饱含忘我悟空的深意。作品中大面积绒绒的白色纤维表现猴子的毛发,其材质和色彩组合起来似白发仙人一般缥缈神秘,这种空灵之感是金属无法营造出来的。

    Figure  4.  Wu designed by Nie Hao

    形态塑造抽象、形式表现留白、东方意蕴的材质选择和雅致统一的色彩搭配,使首饰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特征,同时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向,这些意象化的表达赋予了作品画面以外的强烈意念,使它超脱了具体的“形似”,而提炼出了抽象的“意”,对观者产生了奇妙的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审美效应需要综合构建[10],意象的构建是形态、形式、材质和色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首饰设计过程中,对其形态塑造,色彩运用,材质选择等都应该立足于当代的背景下,使用当代的首饰艺术语言。材料多元、工艺进步、当代人的审美变化等因素都为创作者设计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首饰艺术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基于中国意象美学在首饰艺术中的设计思路研究,笔者以敦煌飞天为灵感,设计了首饰作品《飞天盈舞》,并在2020年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以及大赛组委会举办的2020大唐风韵设计大赛中获得入围奖。

    之所以选择飞天作为设计对象,是因为飞天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本身就充满了意象美。这种美感很大程度上来自飞天中自然灵动的线条。飞天的服饰、造型,飞行的姿态,仙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内涵都是通过线条向观者传达的[11]。在这些灵动的线条中,对俊秀飘逸的丝带的描绘最能够体现出飞天的韵律和动感。因此,笔者也将此次设计的重点放在丝带和线条的运用。

    在众多飞天形象中,笔者选取的是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图 5),其人物梳着双髻,如少女一般,一只脚高高抬起,披巾长裙,在身后背着一个琵琶, 双手弹奏,整体形象怡然自得。长长的丝带卷曲着、飘动着,沿着身体缠绕。人物的身形和丝带飞舞的曲线互相交织在一起,也显得异常轻盈。这样的感受使得笔者产生了将人物和丝带形象融合的想法。

    Figure  5.  Fly Apsaras performers who played pipa on his back

    在形态塑造时,笔者使用抽象方式将飞天形象和飞舞的丝带进行融合,先用尽可能简练的线条描绘出其主体动态,再对单线条进行韵律感的丰富,最终完善成为空间中的宽窄、翻转变化的面(图 6)并搭配珍珠装饰进行视觉造型,使观者乍看是卷曲的丝带,细细品味又能感受到其中的飞天形象。这里的丝带不能单纯地模仿原作,其下垂只在末端上卷的造型并不能达到设计效果,需要对人物形象和丝带元素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在形式表现时,金属翻折露出的大面来体现身形,细小的侧面表现丝带,一翻一转之间产生了疏密节奏感,翻转之间的空白处仿佛时而是丝带,时而是身形,金属曲线的粗细变化也仿佛没有穷尽,向下逐渐虚化,若隐若现、空灵飘逸的感觉也油然而生;在材质和色彩方面,笔者选择了金(黄色)、珍珠(白色)和纤维(红色)。金和珍珠同属于佛教七宝,与设计题材相应。纤维下摆配合环绕的金属形态很好地将飘动感向下延伸出去。黄、白、红三色统一起来概括性地还原了飞天身体和丝带的色彩搭配。

    Figure  6.  Jewelry design sketch of Fly Apsaras Dancing

    通过以上形态塑造、形式表现、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的综合设计,笔者创作出了一个若有似无的飞天,饱含缥缈灵动的意象美感(图 7)。

    Figure  7.  Jewelry design rendering of Fly Apsaras Dancing

    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象”所表现出的象征性、暗示性和内敛性,从古至今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已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一种象征。因此,基于中国意象美学理论,深度剖析首饰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意象美学表达,总结归纳出一定的具有普遍性的设计思路,才能更好地指导立足于本土文化进行的创作。

    从具象到意象,首饰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元素陈列,而是应该将深层的含蓄隽永的美感呈现在意象构建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合理且创新地运用到首饰艺术设计中,需要设计者们在当今大环境下推陈出新、不断找寻新的表达方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不断地丰富它。当然,除了笔者总结出的在形态塑造,形式表现,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方面的设计之外,中国意象美学的设计思路还有很多,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关于表达中国意象之美的首饰艺术设计,已经不单单是完成作品,它同时肩负着给予观众美的感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回顾历史是我们寻找自身文化传统进而再建理想未来的必经之路。

  • [1]
    孔颖达. 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义[M]. 上海: 中华书局, 1980: 82.

    Kong Y D. Shisanjing annotation: Zhouyi justice[M]. Shanghai: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0: 82. (in Chinese)
    [2]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493.

    Fan W L.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M]. Beijing: The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58: 493. (in Chinese)
    [3]
    郄莉. 首饰中的空间构建及意象传达——借由形象物实现空间延展[D].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2016: 9, 10.

    Qie L. Space construction and image communication in jewelry——Space extension is realized by image objects[D]. Beij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2016: 9, 10. (in Chinese)
    [4]
    李岩. 浅谈首饰设计的意象性[J]. 中国黄金珠宝, 2010(1): 88-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JJ201001019.htm

    Li Y.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magery of jewelry design[J]. Journal of Jewelry & Gold, 2010(1): 88-91. (in Chinese)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JJ201001019.htm
    [5]
    邹其昌. "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104-107, 1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DX200205027.htm

    Zou Q C. The modern form of the "imaginative aesthetic"——On Ye Lang's aesthetic ontology[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2(5): 104-107, 112. (in Chinese)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DX200205027.htm
    [6]
    宝创协. 吴峰华: 突围与自立——中国意象美学珠宝理论与实践[EB/OL]. [2022-04-0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AUPE270552P8VR.html.

    SGSJCA. Wu Fenghua: Breaking through and independence——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image aesthetics jewelry[EB/OL]. [2022-04-0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AUPE270552P8VR.html. (in Chinese)
    [7]
    金伯利钻石. 湖光潋滟[EB/OL]. [2022-04-07]. https://www.kimberlite.com.cn/index.php/jewelry/info.html?id=659.

    Kimberlite Diamond. The Billowing Lake[EB/OL]. [2022-04-07]. https://www.kimberlite.com.cn/index.php/jewelry/info.html?id=659. (in Chinese)
    [8]
    搜狐网. 中华文化复兴的标志性事件|TTF生肖珠宝设计大展引起法国艺术界高度关注[EB/OL]. [2017-02-17]. https://www.sohu.com/a/126538771_556645.

    Sohu. Important landmark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TTF Chinese zodiac jewelry design exhibition has attracted high attention from the French art world[EB/OL]. [2017-02-17]. https://www.sohu.com/a/126538771_556645. (in Chinese)
    [9]
    行先生. Frank Wu Design历届生肖首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揭晓[EB/OL]. [2019-05-25]. http://www.xingxiancn.com/article/2148.

    Xingxiansheng. The winning works in previous Frank Wu Design Chinese Zodiac Jewelry Design Competition are announced[EB/OL]. [2019-05-25]. http://www.xingxiancn.com/article/2148. (in Chinese)
    [10]
    李欣复. 论审美效应[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2): 28-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SFS198602006.htm

    Li X F.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effect[J].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1986(2): 28-32. (in Chinese)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SFS198602006.htm
    [11]
    罗少伟.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J]. 大观(论坛), 2019(1): 20-2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GLT201901010.htm

    Luo S W. A study on the beauty of shape, meaning and rhyme of apsaras mural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J]. Grand View (Forum), 2019(1): 20-21. (in Chinese)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GLT201901010.htm
    [12]
    百度百科. 反弹琵琶(敦煌壁画艺术作品)[EB/OL]. [2022-01-1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8D%E5%BC%B9%E7%90%B5%E7%90%B6/13681502.

    Baidu Baike. Playing-pipa-behind posture(Dunhuang Mural art work)[EB/OL]. [2022-01-1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8D%E5%BC%B9%E7%90%B5%E7%90%B6/13681502. (in Chinese)
  • Cited by

    Periodical cited type(3)

    1. 侯若阳,徐可,郝亮. 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24(03): 76-84 .
    2. 林碧莲. 敦煌图案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3(04): 187-189 .
    3. 张书畅. 中国传统纹样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探究——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 天工. 2023(18): 43-45 .

    Other cited types(2)

Catalog

    Figures(7)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 (431) PDF downloads (39) Cited by(5)
    Related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