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最近一个月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半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一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两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三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1
2021, 23(6): 25-39.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6.003
2
2021, 23(4): 1-11.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4.001
摘要:
具有浓烈的帝青色的青金石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多个早期古代文明发源地均有所使用,但因为产地的缺乏以及考古材料的约束,国内对青金石产地源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认知仍较为局限。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及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对青金石的开采、贸易及使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为国内开展青金石宝石学与考古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参考。综合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虽然考古发现仍然无法解释部分遗址出土青金石的来源,但地质及考古学证据表明,阿富汗是最重要的古青金石产地;(2)早至4500 B.C.,青金石的贸易活动已有明确的组织,不同时段(4500 B.C.-3500 B.C., 3500 B.C.-1000 B.C.和1000 B.C.-公元初期)可以追溯出三条不同的贸易和运输路线,早期以陆运及河运为主,中期海运发展迅速,晚期则是三者的密切结合,路线变迁受地理环境、城市兴衰、民众需求等多因素控制;(3)考古研究及文献记载显示,古代青金石的用途及角色发生过显著改变,世界各地域古文化的差异使神圣化后的青金石的使用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展现出古人对青金石颜色色彩认知的多元性。国际学术界对青金石材料资源开发、贸易及使用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早期玉石开发及流通提供重要的借鉴。
具有浓烈的帝青色的青金石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多个早期古代文明发源地均有所使用,但因为产地的缺乏以及考古材料的约束,国内对青金石产地源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认知仍较为局限。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及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对青金石的开采、贸易及使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为国内开展青金石宝石学与考古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参考。综合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虽然考古发现仍然无法解释部分遗址出土青金石的来源,但地质及考古学证据表明,阿富汗是最重要的古青金石产地;(2)早至4500 B.C.,青金石的贸易活动已有明确的组织,不同时段(4500 B.C.-3500 B.C., 3500 B.C.-1000 B.C.和1000 B.C.-公元初期)可以追溯出三条不同的贸易和运输路线,早期以陆运及河运为主,中期海运发展迅速,晚期则是三者的密切结合,路线变迁受地理环境、城市兴衰、民众需求等多因素控制;(3)考古研究及文献记载显示,古代青金石的用途及角色发生过显著改变,世界各地域古文化的差异使神圣化后的青金石的使用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展现出古人对青金石颜色色彩认知的多元性。国际学术界对青金石材料资源开发、贸易及使用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早期玉石开发及流通提供重要的借鉴。
3
2023, 25(5): 127-134.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3.05.014
摘要:
近期我国连云港市东海县天成集市与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了一种自称“天然金红石晶洞”的商品,其内部的发丝状物有红棕色、蓝色等,呈束状聚集,为明确其是否天然及其具体材质,笔者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宝石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测试手段,对市场上新出现的“天然金红石晶洞”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发丝状物质实为非晶的Sm掺杂铝硅基荧光玻璃光纤,Sm2+为其致色元素和荧光激活剂,其中Sm掺杂量约为22 039~32 331×10-6。伪装成天然围岩的材料则为赤铁矿相,可能由氧化铁烧结制备。
近期我国连云港市东海县天成集市与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了一种自称“天然金红石晶洞”的商品,其内部的发丝状物有红棕色、蓝色等,呈束状聚集,为明确其是否天然及其具体材质,笔者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宝石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测试手段,对市场上新出现的“天然金红石晶洞”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发丝状物质实为非晶的Sm掺杂铝硅基荧光玻璃光纤,Sm2+为其致色元素和荧光激活剂,其中Sm掺杂量约为22 039~32 331×10-6。伪装成天然围岩的材料则为赤铁矿相,可能由氧化铁烧结制备。
4
2021, 23(6): 74-83.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6.007
摘要:
培育钻石技术的发展与命名术语逐步规范统一,为培育钻石应用于珠宝首饰领域提供了基本发展条件。通过收集整理国际培育钻石品牌资料,对全球培育钻石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国际培育钻石品牌的不同价值主张,大致包括5个方向:(1)培育钻石的光学、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钻石的相同; (2)培育钻石性价比高、消费者可负担; (3)培育钻石产品设计独特、时尚、轻奢; (4)培育钻石负责任、其供应链可追溯,具有可持续性; (5)培育钻石能纪念特殊时刻等。此外,本文对国际培育钻石市场上有重要影响的品牌进行个案分析,指出成功品牌在锚定清晰的价值主张之外,还需要聚焦目标客群开展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与运营。通过品牌价值主张归类总结及个案分析,指出提倡并践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培育钻石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企业可以参考国际培育钻石品牌的运营实践,探索符合国情与消费趋势的品牌运营策略。
培育钻石技术的发展与命名术语逐步规范统一,为培育钻石应用于珠宝首饰领域提供了基本发展条件。通过收集整理国际培育钻石品牌资料,对全球培育钻石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国际培育钻石品牌的不同价值主张,大致包括5个方向:(1)培育钻石的光学、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钻石的相同; (2)培育钻石性价比高、消费者可负担; (3)培育钻石产品设计独特、时尚、轻奢; (4)培育钻石负责任、其供应链可追溯,具有可持续性; (5)培育钻石能纪念特殊时刻等。此外,本文对国际培育钻石市场上有重要影响的品牌进行个案分析,指出成功品牌在锚定清晰的价值主张之外,还需要聚焦目标客群开展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与运营。通过品牌价值主张归类总结及个案分析,指出提倡并践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培育钻石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企业可以参考国际培育钻石品牌的运营实践,探索符合国情与消费趋势的品牌运营策略。
5
2021, 23(6): 1-11.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6.001
摘要:
培育钻石在世界宝石市场方兴未艾,在未来的钻石市场中极有可能会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确保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市场的正常与稳定发展而言,准确而有效的检测手段是重要基石。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培育钻石检测方法(红外光谱,荧光摄影,包裹体和光致发光光谱),同时介绍了笔者课题组研究的三维荧光光谱与时域荧光光谱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可能不会完全取代目前现有的光谱检测的方法与流程,但是作为技术储备,可以用于应对日新月异的合成方法与后续优化处理技术对检测带来的潜在挑战,为市场稳定而有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6
2021, 23(6): 58-73.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6.006
7
2019, 21(S1): 136-142.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19.S1.036
摘要:
情绪主要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混合型情绪,好的情绪会增添生活的趣味,消极情绪会导致不好的行为产生,用正确的方式去了解情绪的自身转化规律,从而疏导负面情绪。首饰设计是一种可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通过首饰语言表达方法归纳不同情绪场景下的不同首饰语言符号,传达出的欢乐、悲伤、恐惧、得失等不同情绪。通过首饰设计向人们表达与展示情绪的本质与变化,让人与产品进行情感互动,促进首饰在情绪方面的传递与升华。首饰设计理念包含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以及混合状态的情绪,结合首饰在材质、颜色、造型的表达作用,探讨情绪元素在首饰设计语言中的表达方法,最终结合笔者自身的情绪体验对首饰主题创作进行再表达。
情绪主要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混合型情绪,好的情绪会增添生活的趣味,消极情绪会导致不好的行为产生,用正确的方式去了解情绪的自身转化规律,从而疏导负面情绪。首饰设计是一种可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通过首饰语言表达方法归纳不同情绪场景下的不同首饰语言符号,传达出的欢乐、悲伤、恐惧、得失等不同情绪。通过首饰设计向人们表达与展示情绪的本质与变化,让人与产品进行情感互动,促进首饰在情绪方面的传递与升华。首饰设计理念包含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以及混合状态的情绪,结合首饰在材质、颜色、造型的表达作用,探讨情绪元素在首饰设计语言中的表达方法,最终结合笔者自身的情绪体验对首饰主题创作进行再表达。
8
2021, 23(5): 1-15.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5.001
摘要:
象牙雕刻与玉雕、景泰蓝、雕漆曾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也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艺术符号之一。17-19世纪期间,广作牙雕是深受西方世界欢迎的中国工艺“国粹”之一,对此,前人已有专著和文章展开过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广作牙雕和“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关系的探索仍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广作牙雕原料来源、技艺特征、源头及外销发展历程的梳理,探讨了广作牙雕海外市场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的关系, 提出如下认识:(1)广作牙雕的历史很长,其材料来源既有本地也有外域,唐宋以后,特别是17-19世纪中期,外销牙雕制品所用象牙材料主要是通过以南海为起始通道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易获得;(2)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典型器物包括象牙球、象牙提篮、象牙扇、象牙首饰盒、象牙针线盒、象牙名片盒、象牙信插、象牙胸针等,品类相当丰富,尽管在数量上不及外销瓷器之类的外销品,但其材料价值高、雕刻技艺难度大,在艺术性、观赏性及文化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是当时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3)广作牙雕精湛的技艺、式样及装饰纹样既有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对海外创新技艺的吸收,并受到其时欧洲消费文化的强烈影响。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实际上是广府工匠参照海外客户的需要,进行工艺设计融合和定制生产的产品(ODM),是中国能工巧匠技艺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4)17-19世纪广作牙雕对外贸易的成功,显示工艺产品跨文化交流、互鉴,是其可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要素,甚至可能是关键要素之一,为当今我国其它材质的宝玉石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典型范式。
象牙雕刻与玉雕、景泰蓝、雕漆曾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也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艺术符号之一。17-19世纪期间,广作牙雕是深受西方世界欢迎的中国工艺“国粹”之一,对此,前人已有专著和文章展开过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广作牙雕和“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关系的探索仍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广作牙雕原料来源、技艺特征、源头及外销发展历程的梳理,探讨了广作牙雕海外市场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的关系, 提出如下认识:(1)广作牙雕的历史很长,其材料来源既有本地也有外域,唐宋以后,特别是17-19世纪中期,外销牙雕制品所用象牙材料主要是通过以南海为起始通道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易获得;(2)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典型器物包括象牙球、象牙提篮、象牙扇、象牙首饰盒、象牙针线盒、象牙名片盒、象牙信插、象牙胸针等,品类相当丰富,尽管在数量上不及外销瓷器之类的外销品,但其材料价值高、雕刻技艺难度大,在艺术性、观赏性及文化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是当时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3)广作牙雕精湛的技艺、式样及装饰纹样既有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对海外创新技艺的吸收,并受到其时欧洲消费文化的强烈影响。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实际上是广府工匠参照海外客户的需要,进行工艺设计融合和定制生产的产品(ODM),是中国能工巧匠技艺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4)17-19世纪广作牙雕对外贸易的成功,显示工艺产品跨文化交流、互鉴,是其可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要素,甚至可能是关键要素之一,为当今我国其它材质的宝玉石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典型范式。
9
2022, 24(5): 11-30.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2.05.002
摘要:
选取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反光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和电子探针仪等测试手段,开展了翡翠样品的外观特征、放大观察、组成矿物、显微结构、拉曼光谱及矿物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矿物组成及其演化,将成矿作用分为三期:(1)早期成矿作用产物为具粗粒、半自形-自形粒柱状结构的硬玉,化学成分很纯;(2)主成矿期以交代作用为主,早阶段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细小的硬玉,与第一期的硬玉相比含有相对较高的FeO、Cr2O3、MgO和CaO含量,晚阶段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细小的绿辉石,MgO和CaO含量高,因Cr2O3含量具规律性变化而相应呈深浅不同的绿色;(3)晚期成矿作用产物为硬玉(或钠长石)+榍石等,呈充填结构,榍石呈网脉状分布于硬玉、绿辉石颗粒之间或微裂隙中。晚期的硬玉(钠长石)+榍石+流体包裹体组合,即翡翠中的白色棉状物,实际上是一类流体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中的流体相,含有CO2、CO等成分,其中2 145 cm-1处的特征拉曼位移峰最强、指示着CO含量很高的强还原成矿环境,这与样品中普遍存在无定型碳相印证。结果显示,所研究大多数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样品的矿物组成以硬玉为主或硬玉是其主要矿物之一,白色棉状物中普遍出现的“晚期硬玉+网脉状榍石+以CO为主的流体包裹体”的组合,可以作为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与缅甸绿色翡翠鉴别的重要参考特征。
选取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反光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和电子探针仪等测试手段,开展了翡翠样品的外观特征、放大观察、组成矿物、显微结构、拉曼光谱及矿物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矿物组成及其演化,将成矿作用分为三期:(1)早期成矿作用产物为具粗粒、半自形-自形粒柱状结构的硬玉,化学成分很纯;(2)主成矿期以交代作用为主,早阶段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细小的硬玉,与第一期的硬玉相比含有相对较高的FeO、Cr2O3、MgO和CaO含量,晚阶段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细小的绿辉石,MgO和CaO含量高,因Cr2O3含量具规律性变化而相应呈深浅不同的绿色;(3)晚期成矿作用产物为硬玉(或钠长石)+榍石等,呈充填结构,榍石呈网脉状分布于硬玉、绿辉石颗粒之间或微裂隙中。晚期的硬玉(钠长石)+榍石+流体包裹体组合,即翡翠中的白色棉状物,实际上是一类流体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中的流体相,含有CO2、CO等成分,其中2 145 cm-1处的特征拉曼位移峰最强、指示着CO含量很高的强还原成矿环境,这与样品中普遍存在无定型碳相印证。结果显示,所研究大多数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样品的矿物组成以硬玉为主或硬玉是其主要矿物之一,白色棉状物中普遍出现的“晚期硬玉+网脉状榍石+以CO为主的流体包裹体”的组合,可以作为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与缅甸绿色翡翠鉴别的重要参考特征。
10
2021, 23(4): 39-46.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4.006
摘要:
忍冬纹是自魏晋南北朝传入中国,结合汉代云气纹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纹样,其内在文化寓意和设计理念是现代设计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该时期忍冬纹样的研究,能深刻地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文化。文章从相关文献资料入手,整理归纳魏晋南北朝忍冬纹类型并剖析其内在含义,研究忍冬纹与现代首饰设计的关系,探讨可行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通过设计实践,将魏晋南北朝忍冬纹的结构造型、文化内涵和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用首饰设计来传承我国的传统纹样并提出一些思考,希望将传统纹样融入首饰设计之中,使其既具有现代美感又不失民族特色。
忍冬纹是自魏晋南北朝传入中国,结合汉代云气纹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纹样,其内在文化寓意和设计理念是现代设计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该时期忍冬纹样的研究,能深刻地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文化。文章从相关文献资料入手,整理归纳魏晋南北朝忍冬纹类型并剖析其内在含义,研究忍冬纹与现代首饰设计的关系,探讨可行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通过设计实践,将魏晋南北朝忍冬纹的结构造型、文化内涵和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用首饰设计来传承我国的传统纹样并提出一些思考,希望将传统纹样融入首饰设计之中,使其既具有现代美感又不失民族特色。
11
2023, 25(1): 57-65.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3.01.008
摘要:
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荆楚文化,为湖北省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现有荆楚文化文创产品市场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保守、产品种类相对同质化、缺乏经典IP打造等问题,亟待设计师整合文物资源,深入发掘荆楚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活化利用。IP作为具有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对文创产品开发具有激发价值认同、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多维融合促使传播变现等作用。通过分析“楚式鬲”作为原型构建IP的可行性,从视觉符号提取和人格化设定等方面入手,确定“鬲鬲(Lili)”角色IP的视觉形象和背景故事,并从多维度开展线上数字衍生品和线下实体衍生品设计,探讨IP属性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方法,从而为充分发掘荆楚文化与产品设计的契合点提供新的思路,找到以荆楚文化特色作为创新源头进行设计的新的方法,借助IP这一载体激发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文脉传承与弘扬的目标。
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荆楚文化,为湖北省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现有荆楚文化文创产品市场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保守、产品种类相对同质化、缺乏经典IP打造等问题,亟待设计师整合文物资源,深入发掘荆楚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活化利用。IP作为具有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对文创产品开发具有激发价值认同、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多维融合促使传播变现等作用。通过分析“楚式鬲”作为原型构建IP的可行性,从视觉符号提取和人格化设定等方面入手,确定“鬲鬲(Lili)”角色IP的视觉形象和背景故事,并从多维度开展线上数字衍生品和线下实体衍生品设计,探讨IP属性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方法,从而为充分发掘荆楚文化与产品设计的契合点提供新的思路,找到以荆楚文化特色作为创新源头进行设计的新的方法,借助IP这一载体激发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文脉传承与弘扬的目标。
12
2020, 22(5): 1-12.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0.05.001
摘要:
古代开采玉矿遗址的发现对于考古遗址出土玉器来源的确认具有重要的价值。敦煌旱峡古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部。2015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在民间线索的指引下合作勘查发现该遗址,并在当年确认了发现地面各类采矿有关遗迹145处;2016年,两家单位合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开展对敦煌古代玉矿及其玉料流变正式的研究工作;2019年,甘肃省文物及考古研究所对该玉矿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工作。根据遗址陶片文化类型及碳同位素测年,确认该遗址最早开采年代距今4 000年。根据对该玉矿附近散落玉料及发掘开采玉料的研究,敦煌旱峡玉矿的玉料主要为山料和戈壁料的透闪石,可以划分为白玉、青玉、黄白玉及青白玉等多种颜色类型,根据玉矿矿化与岩浆岩的产状关系,可以确认古玉矿属于岩浆岩与大理岩接触交代成因,玉料可初步细分为交代成玉R型和热液沉淀的P型两种类型。有限证据显示,在新石器晚期,肃北古玉矿的玉料已进入中原,说明肃北敦煌旱峡古玉矿是中国古代早期玉器玉料潜在的重要来源。
古代开采玉矿遗址的发现对于考古遗址出土玉器来源的确认具有重要的价值。敦煌旱峡古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部。2015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在民间线索的指引下合作勘查发现该遗址,并在当年确认了发现地面各类采矿有关遗迹145处;2016年,两家单位合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开展对敦煌古代玉矿及其玉料流变正式的研究工作;2019年,甘肃省文物及考古研究所对该玉矿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工作。根据遗址陶片文化类型及碳同位素测年,确认该遗址最早开采年代距今4 000年。根据对该玉矿附近散落玉料及发掘开采玉料的研究,敦煌旱峡玉矿的玉料主要为山料和戈壁料的透闪石,可以划分为白玉、青玉、黄白玉及青白玉等多种颜色类型,根据玉矿矿化与岩浆岩的产状关系,可以确认古玉矿属于岩浆岩与大理岩接触交代成因,玉料可初步细分为交代成玉R型和热液沉淀的P型两种类型。有限证据显示,在新石器晚期,肃北古玉矿的玉料已进入中原,说明肃北敦煌旱峡古玉矿是中国古代早期玉器玉料潜在的重要来源。
13
2021, 23(2): 26-37.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2.004
摘要:
“樱花玛瑙”是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较新的玛瑙品种,拥有特征的“樱花状”包裹体,常见颜色为无色-粉色。通过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和EDS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樱花玛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和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樱花玛瑙”样品中基质和包裹体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α-石英,且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斜硅石; 基质为隐晶质石英,包裹体为显晶质石英。“樱花玛瑙”样品的颜色差异源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橘色基质主要是由Mn和Fe元素致色,少部分“樱花玛瑙”中还含有绿色包裹体,其主要是由Fe元素致色。“樱花状”包裹体存在石膏和重晶石颗粒,表明在包裹体形成时,含矿流体富钡(生物钡)和钙,同时可能有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混入,成矿条件不稳定。
“樱花玛瑙”是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较新的玛瑙品种,拥有特征的“樱花状”包裹体,常见颜色为无色-粉色。通过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和EDS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樱花玛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和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樱花玛瑙”样品中基质和包裹体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α-石英,且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斜硅石; 基质为隐晶质石英,包裹体为显晶质石英。“樱花玛瑙”样品的颜色差异源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橘色基质主要是由Mn和Fe元素致色,少部分“樱花玛瑙”中还含有绿色包裹体,其主要是由Fe元素致色。“樱花状”包裹体存在石膏和重晶石颗粒,表明在包裹体形成时,含矿流体富钡(生物钡)和钙,同时可能有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混入,成矿条件不稳定。
14
2021, 23(5): 75-86.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5.009
摘要:
市场的供应与需求影响着宝石的使用价值,只有持续稳定的宝石资源供给,才能不断推动该类的消费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其价值实现。本文以橄榄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综述了古今橄榄石供求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同时通过与历史地位、发展历程较相似的红色尖晶石的供求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橄榄石价值被低估的原因以及未来价值提升的前景。结果发现,历史上不稳定的供给是令橄榄石知名度下滑,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主要原因。目前,据新探明的中国意气松南山橄榄石宝石矿可持续稳定供应全球珠宝消费市场的情况和未经优化处理的橄榄石兼具的4点优势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意气松南山橄榄石宝石矿的有序开发,全球橄榄石市场可望获得稳定的供给,宝石级橄榄石有望逐渐摆脱价值被低估的现状,逐步回归其历史地位。本文以橄榄石为例,为宝石行业提供了一个宝石的供给影响需求及其价值的案例。
市场的供应与需求影响着宝石的使用价值,只有持续稳定的宝石资源供给,才能不断推动该类的消费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其价值实现。本文以橄榄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综述了古今橄榄石供求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同时通过与历史地位、发展历程较相似的红色尖晶石的供求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橄榄石价值被低估的原因以及未来价值提升的前景。结果发现,历史上不稳定的供给是令橄榄石知名度下滑,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主要原因。目前,据新探明的中国意气松南山橄榄石宝石矿可持续稳定供应全球珠宝消费市场的情况和未经优化处理的橄榄石兼具的4点优势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意气松南山橄榄石宝石矿的有序开发,全球橄榄石市场可望获得稳定的供给,宝石级橄榄石有望逐渐摆脱价值被低估的现状,逐步回归其历史地位。本文以橄榄石为例,为宝石行业提供了一个宝石的供给影响需求及其价值的案例。
15
2020, 22(5): 13-22.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0.05.002
摘要:
和田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田玉产业也是珠宝玉石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GB/T 38821—2020 《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和定义、鉴定、分类、命名规则和鉴定证书五个方面内容,确定了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着重从标准的重难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进行标准解析,包括标准研制过程,和田玉、糖色、碧玉、墨玉和翠青玉的定义及颜色成因,糖色的划分方法,术语的英文翻译,和田玉的常规宝石学鉴定特征、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分类要求、八个颜色分类品种与主要特征以及命名规则,以便标准实施后能够更为有效地推广和使用,促进国内外和田玉市场的健康发展。
和田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田玉产业也是珠宝玉石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GB/T 38821—2020 《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和定义、鉴定、分类、命名规则和鉴定证书五个方面内容,确定了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着重从标准的重难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进行标准解析,包括标准研制过程,和田玉、糖色、碧玉、墨玉和翠青玉的定义及颜色成因,糖色的划分方法,术语的英文翻译,和田玉的常规宝石学鉴定特征、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分类要求、八个颜色分类品种与主要特征以及命名规则,以便标准实施后能够更为有效地推广和使用,促进国内外和田玉市场的健康发展。
16
2021, 23(4): 12-19.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4.002
摘要:
“外蒙”绿松石颜色丰富,由蓝色到绿色不等,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杆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别测定样品主成分含量、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外蒙”绿松石样品中Al2O3含量为35.22%~36.73%、P2O5为34.34%~35.84%、CuO为8.27%~9.24%、TFeO为2.20%~3.76%;“外蒙”绿松石样品由蓝色到绿色,其TFeO/CuO比值呈递增趋势, Fe3+含量增加,绿色调增加。EDS面扫测试结果发现,As元素在“外蒙”绿松石样品基底中均匀分布;其中Sr、Ba、Pb的含量较湖北郧阳区、陕西安康等产地的高,U含量较湖北郧阳区、竹山等产地的低,与安徽马鞍山、陕西安康等产地的相当;稀土元素呈现两种不同配分模式图,分别为右倾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亏损不明显及中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较前者相对不明显,Eu呈现正异常。通过配分曲线的差异推断,“外蒙”绿松石样品可能存在低温热液交代及风化淋滤两期成矿,前者稀土含量高于后者,且轻稀土富集,后者轻稀土流失,但中稀土和重稀土含量与前者基本一致。通过测试可以确定“外蒙”绿松石的成分特点,初步推断其形成成因,为其产地判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外蒙”绿松石颜色丰富,由蓝色到绿色不等,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杆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别测定样品主成分含量、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外蒙”绿松石样品中Al2O3含量为35.22%~36.73%、P2O5为34.34%~35.84%、CuO为8.27%~9.24%、TFeO为2.20%~3.76%;“外蒙”绿松石样品由蓝色到绿色,其TFeO/CuO比值呈递增趋势, Fe3+含量增加,绿色调增加。EDS面扫测试结果发现,As元素在“外蒙”绿松石样品基底中均匀分布;其中Sr、Ba、Pb的含量较湖北郧阳区、陕西安康等产地的高,U含量较湖北郧阳区、竹山等产地的低,与安徽马鞍山、陕西安康等产地的相当;稀土元素呈现两种不同配分模式图,分别为右倾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亏损不明显及中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较前者相对不明显,Eu呈现正异常。通过配分曲线的差异推断,“外蒙”绿松石样品可能存在低温热液交代及风化淋滤两期成矿,前者稀土含量高于后者,且轻稀土富集,后者轻稀土流失,但中稀土和重稀土含量与前者基本一致。通过测试可以确定“外蒙”绿松石的成分特点,初步推断其形成成因,为其产地判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7
2021, 23(2): 1-10.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2.001
摘要:
赞比亚Lundazi地区是锰铝榴石的较新产地,对该产地一批橙黄色石榴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宝石学与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取出有意义的宝石学数据,丰富了该产地溯源信息。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和化学成分测试,确定了赞比亚橙黄色石榴石为端元组分含量高至92 mol.%的锰铝榴石;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赞比亚锰铝榴石的3个特征拉曼峰分别位于907、551、349 cm-1附近,特征红外光谱分别位于976、891、865、629、571、522 cm-1附近; 通过分析赞比亚锰铝榴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谱峰归属,发现赞比亚锰铝榴石的橙黄色由Mn2+和Fe2+所致,对应的吸收峰分别为409、421、430、460、482nm和504、525、570nm。
赞比亚Lundazi地区是锰铝榴石的较新产地,对该产地一批橙黄色石榴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宝石学与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取出有意义的宝石学数据,丰富了该产地溯源信息。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和化学成分测试,确定了赞比亚橙黄色石榴石为端元组分含量高至92 mol.%的锰铝榴石;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赞比亚锰铝榴石的3个特征拉曼峰分别位于907、551、349 cm-1附近,特征红外光谱分别位于976、891、865、629、571、522 cm-1附近; 通过分析赞比亚锰铝榴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谱峰归属,发现赞比亚锰铝榴石的橙黄色由Mn2+和Fe2+所致,对应的吸收峰分别为409、421、430、460、482nm和504、525、570nm。
18
2021, 23(1): 48-54.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1.006
摘要:
犀牛角是一种珍稀的有机宝石。因其价值高昂,各种仿制品层出不穷。牛角、驴蹄等是外观上与犀牛角最为相似的仿制品。为了有效地将它们区分开,从常规仪器测试(密度、折射率和荧光检测)、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测试方法分别对犀牛角、牛角、驴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放大观察三者在向表面与截面方向的不同特征是有效鉴别它们的重要测试方法。
犀牛角是一种珍稀的有机宝石。因其价值高昂,各种仿制品层出不穷。牛角、驴蹄等是外观上与犀牛角最为相似的仿制品。为了有效地将它们区分开,从常规仪器测试(密度、折射率和荧光检测)、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测试方法分别对犀牛角、牛角、驴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放大观察三者在向表面与截面方向的不同特征是有效鉴别它们的重要测试方法。
19
2021, 23(1): 1-11.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1.001
摘要: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国内外久负盛名。对寿山石的研究历史悠久,但更多集中在分类及主要品种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研究,有关寿山石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研究相对较薄弱。本文通过梳理讨论了寿山石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方面的主要问题,认为寿山早白垩世火山喷发盆地小溪组第二段酸性火山碎屑岩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提出了北东向构造控盆(寿山盆地)-北西向断裂控岩(火山岩及火山作用)-火山机构控矿(矿床)-火山断裂控体(矿体)-叠加与改造(基底侵入岩及后期断裂)的成矿与控矿模式;讨论建立了寿山矿田次生石英岩型蚀变矿物相及矿物组合分带,划分出5个蚀变矿物相和6个矿物组合分带。这将促进寿山石矿的勘查、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工作,乃至矿物学方面疑难问题的解释。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国内外久负盛名。对寿山石的研究历史悠久,但更多集中在分类及主要品种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研究,有关寿山石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研究相对较薄弱。本文通过梳理讨论了寿山石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方面的主要问题,认为寿山早白垩世火山喷发盆地小溪组第二段酸性火山碎屑岩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提出了北东向构造控盆(寿山盆地)-北西向断裂控岩(火山岩及火山作用)-火山机构控矿(矿床)-火山断裂控体(矿体)-叠加与改造(基底侵入岩及后期断裂)的成矿与控矿模式;讨论建立了寿山矿田次生石英岩型蚀变矿物相及矿物组合分带,划分出5个蚀变矿物相和6个矿物组合分带。这将促进寿山石矿的勘查、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工作,乃至矿物学方面疑难问题的解释。
20
2021, 23(3): 44-52.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3.006
摘要:
铝硼锆钙石属于一种极为稀有的宝石品种,其宝石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丰富相关宝石学数据,为类似的稀有宝石品种检测提供思路,并提高检测效率,对样品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并运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EDS能谱及光致发光光谱技术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铝硼锆钙石折射率值超出折射仪测量范围,二色性明显,可见典型吸收光谱,紫外灯长波下惰性,紫外灯短波下呈中-强黄绿色荧光,放大可见明显刻面棱重影、裂隙、矿物及流体包裹体,密度为3.89±0.02 g/cm3,摩氏硬度为7~8,贝壳状断口;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特征谱峰与B-O、Al-O、Ca-O、Zr-O振动有关,其中[BO3]3-和[BO4]5-并存。光致发光光谱证实电子-空穴心的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特征吸收峰与微量Ti、V、Fe叠加吸收有关; EDS能谱仪测试样品的主量元素与铝硼锆钙石化学式一致。
铝硼锆钙石属于一种极为稀有的宝石品种,其宝石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丰富相关宝石学数据,为类似的稀有宝石品种检测提供思路,并提高检测效率,对样品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并运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EDS能谱及光致发光光谱技术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铝硼锆钙石折射率值超出折射仪测量范围,二色性明显,可见典型吸收光谱,紫外灯长波下惰性,紫外灯短波下呈中-强黄绿色荧光,放大可见明显刻面棱重影、裂隙、矿物及流体包裹体,密度为3.89±0.02 g/cm3,摩氏硬度为7~8,贝壳状断口;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特征谱峰与B-O、Al-O、Ca-O、Zr-O振动有关,其中[BO3]3-和[BO4]5-并存。光致发光光谱证实电子-空穴心的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特征吸收峰与微量Ti、V、Fe叠加吸收有关; EDS能谱仪测试样品的主量元素与铝硼锆钙石化学式一致。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