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Meng, ZHANG Ronghong, FANG Xiu. Turquoise Jewelry Design Based on Modern Life Aesthetic: Take Turquoise from Zhusha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9, 21(3): 48-55.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19.03.007
Citation: HE Meng, ZHANG Ronghong, FANG Xiu. Turquoise Jewelry Design Based on Modern Life Aesthetic: Take Turquoise from Zhusha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9, 21(3): 48-55.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19.03.007

Turquoise Jewelry Design Based on Modern Life Aesthetic: Take Turquoise from Zhusha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October 02, 2018
  • It is rich in turquoise resources in Zhushan County,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culture, producing area, market,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of turquoise in Zhushan was carried out.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urquoise market in Zhushan, such as the homogeneity in products, the lagging behind technology and the low level of artistic crea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methods to take advantages of turquoise resource in Zhushan, Hubei Province, to integrate modern life aesthetic into the design of turquoise jewelry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and design, design and life, people and objects; and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life. In addition, from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urquoise, the authors further explored the beauty of colour, the beauty in form and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urquoise. This paper aimed to present the rich beauty and culture of turquoise to the public,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value, artistic value and emotional value of turquoise jewelry. It gives the culture a design power, which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urquoise industry, and bring a beautiful human life.
  • 绿松石英文名为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并因此而得名。据《石雅》记载:“中国绿松石之名始于清,甸子之名始见于元,元史作碧甸子或云朗甸子即为绿松石。”并解释道:“此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球,故以为名。”[1]绿松石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绿松石文化。

    在北美印第安土著的绿松石文化中,绿松石被当作圣石,他们认为佩戴绿松石饰品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在古埃及和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人们将绿松石作为护身符和祭祀品,图 1的古埃及图坦卡门面具上镶嵌的绿松石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伊斯兰帝国,绿松石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在西方,绿松石被称为“成功之石”“幸运之石”,也是十二月的生辰石,象征着胜利和成功。

    Figure  1.  Ancient Egypt Tutankhamun mask

    在中国,绿松石是四大名玉之一,因其珍贵稀有,被称为“东方绿宝石”。中国玉文化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玉饰设计服务的对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为“神”设计到为“王”设计,再到为“人”设计的过程[2]。在古代,绿松石的地位与和田玉类似,在新石器时代为“民玉”,具有朴素的装饰功能和原始宗教功能,人人都能佩戴,其造型元素体现着对神灵、图腾的崇拜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图 2是红山文化中出现的绿松石鸮,象征着人们对农业生产和天象的祈祷;图 3是夏代的绿松石龙形器,绿松石成为了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商代绿松石主要用于礼器镶嵌,多掌握在贵族手中,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图 4是镶嵌绿松石饕餮纹罍,有着祭天赋权,巫术决策的作用,代表着“神玉”;春秋战国时期,绿松石演变为“礼玉”,其宗教色彩减弱,政治色彩突出,统治者以此表现身份、地位、等级制度,如越王勾践剑,象征着王权和地位;秦至清代,绿松石成为“王玉”,作为特定的等级地位符号,专为贵族使用。先秦时期战国匈奴鹰顶金冠饰(图 5),是少数民族政权的象征,突显了草原审美和中西结合的工艺特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宗教性和政治性。此外,绿松石在藏传佛教中也是最神圣的图腾崇拜物,被称为“寄魂玉”和“醒石”,是藏族人的灵魂寄托物和护身符,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也是英雄与权利的象征。

    Figure  2.  Turquoise from Hongshan Culture
    Figure  3.  Dragon shaped turquoise from Xia Dynasty
    Figure  4.  Turquoise wine vessel from Shang Dynasty
    Figure  5.  Golden crown of Huns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珠宝是文化的产物,如果脱离了社会文化,珠宝同普通的岩石并无实质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珠宝的灵魂,文化使珠宝之为珠宝,珠宝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现象[3]。因此,如何利用绿松石文化进行创意设计,让其回归到民玉,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从而让人们感受绿松石的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是重中之重。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绿松石产地,而湖北省竹山县又占有绝大部分绿松石资源。据统计,我国绿松石约占世界储量的70%,十堰竹山县又占全国的70%,是世界罕见的绿松石富矿区,被誉为“中国绿松石之乡”[4]。竹山绿松石纯度高、质量好、储量大、分布广、形成条件独特,有着丰富的颜色、独特的花纹和悠久的宝石文化。相传竹山县宝丰镇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地,因此又给湖北竹山绿松石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使其受市场追捧。然而,作为传统玉文化的特殊载体,竹山绿松石首饰还存在产品形式单一、艺术设计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绿松石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竹山绿松石花纹独特,品种丰富,颜色多样。颜色从天蓝色、蓝色、蓝绿色、黄绿色、绿色、浅绿色到淡绿色,有雨点松、唐三彩、玉化松、乌蓝花等花纹极具特色的品种。但其设计风格陈旧,产品形式单一,追捧高瓷高蓝的颜色品种。该处商家多将品相稍好的绿松石琢磨为圆形、椭圆形、水滴形、枕形、方形等简单几何形体,镶嵌成吊坠、戒指、耳坠等,或加工成圆珠、桶珠,编制成手串、项链,或制作成雕件、把件进行售卖。在纹饰应用上还处于模仿传统的吉祥纹饰和仿古的创作题材,直接套用如观音、佛、如意、龙、凤、动植物等元素。在设计上并未围绕产品本身独特的颜色或花纹进行创作,缺乏设计思维和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再应用。

    竹山县是全球最大的绿松石出产地,但主要依靠低端的开采和加工方式进行生产,先由农户或初加工商进行粗加工,然后再由当地私人企业或家庭式小作坊进行半成品加工和成品加工。其加工环境简陋、仪器设备陈旧、工艺水平一般、加工方式落后,如图 6为竹山绿松石加工流程,主要通过人工或半人工的流水线方式,对绿松石原石进行剥离、切割、打磨、整形、雕刻和抛光等工序加工制作。在加工过程中主要以工人的个人经验为主,因此导致加工的成品模式化、单一化,忽略了在绿松石创作中“因材施艺”的特点,降低了绿松石的美观性和附加值,极大的影响了绿松石的产业发展。

    Figure  6.  Processing flow of turquoises from Zhushan, Hubei Province

    由于当地设计专业人才稀缺,企业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薄弱,在设计上过度模仿传统设计风格或照搬西方设计样式,在加工制作上过度依赖于工人的个人经验,缺乏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调研,没有融入当地文化和特色, 从而导致研发条件受限,设计更新较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内涵不足,艺术价值不高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绿松石产业发展的滞后。因此需大力引进设计创意和工艺技术人才,优化产品形式,提升工艺水平,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设计让生活更有品质,传统文化让设计更有力量。竹山绿松石的产业发展需要设计创新,而设计创新则需要理念和文化的创新,文化越深厚,创意则越丰富。如宋代造物艺术整体呈现出清新、雅致的设计风格,是宋代“理学”中推崇“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和禅宗文化中“空、无、静、淡、雅”美学观的体现。作为中国传统玉文化的载体,绿松石首饰设计应先探其文化底蕴,后进行创意设计。将“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美学观念融入到绿松石首饰创作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受众不仅关注绿松石的使用价值和材质价值,更关注它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情感价值。能够从绿松石作品中感受到文化的共鸣,提升文化自信和审美意识,感受绿松石所带来的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美好。

    在现代美学中,艺术与生活是不同的领域,艺术因为与生活有着距离、对现实具有一种否定性而得以成立,而到了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正在消失,生活越来越艺术化,艺术越来越生活化[5]。因此,美学的发展趋势最终要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即生活化[6]

    生活美学是培养审美的起点,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本我的对生命的热爱,是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生活化的美学”与“审美化的生活”也许是东西方美学的共同归宿,在艺术完全生活化的地方,才是“生活美学”的真正起点[7]。也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设计最终要归于生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服务。因此,绿松石首饰设计需结合现代生活美学思想,从人们的生活出发,挖掘人对自然和对生活不同的美的感受,以及生活中艺术与美学的真正价值;同时学习中外优秀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各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创作出符合中国人生活和审美的首饰作品, 从而让绿松石融入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传播精神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让设计回归生活,引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也帮助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蕴。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这就包括了人的共性与个性[8]。现代生活美学中强调人的感性意象性、心灵自由性和精神愉悦性,强调自然和谐、身心统一的美学观念。因此,在绿松石的设计上也需要分析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情感诉求,并根据不同人群定位,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开发。提高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同时,还应考虑产品佩戴的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和交互性,使物体与佩戴者产生情感上的交互,做到从内而外的设计创新。从而让绿松石首饰成为人们表现自我的一种特定道具,展现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诉求,表达人们的价值观念、个人修养、审美情趣、时尚品味和生活态度,使佩戴者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和精神寄托,提升绿松石的文化价值和认同感。

    绿松石以其柔和细腻的质地,纯净自然的颜色以及独特的铁线花纹成为中外雅俗共赏的玉石品种。竹山绿松石颜色丰富,有天蓝、蓝、蓝绿、黄绿、绿、浅绿、淡绿等颜色,以及乌兰花、唐三彩、蛛网纹、水草纹、水波纹、雨点纹等独特花纹的品种,极具特色。但在国内,很多设计师都过于追求对“高瓷高蓝”的绿松石品种进行设计创作,从而忽略了绿松石本身独特的颜色和纹理,导致所创作的作品仅是色彩感和装饰感的突显,缺乏主题性和思想性,这也造成市场原料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如何将“瑕疵”的纹理变为设计的亮点?如何将市面上一些普通品种,突出表面的色彩和纹理的特点(图 7),创作出不同主题、特色鲜明、色彩动人的作品,是现在绿松石首饰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师需要引导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推动绿松石市场的良性发展。如图 8,该作品是由设计师Jennifer Jordan Park设计的胸针,利用珐琅和绿松石结合,绿松石表面的纹理和独特的颜色正好像一座绿松石岛镶嵌在黑色的珐琅海洋中,巧妙而生动的呈现出自然和谐之美,该作品也获得2015国际首饰比赛Saul Bell Finalist第一名。

    Figure  7.  Various textures on surface of turquoise
    Figure  8.  Streaming Turquoise by Jennifer Park

    从矿石结构及形态上看, 竹山绿松石主要呈现致密块状、肾状、钟乳状、皮壳状等集合体。以矿石产出特征看,大小悬殊较大,大至数十千克甚至100多千克,最小呈米粒状[10]。国内市面上多加工成雕件、串珠、吊牌、戒面等。对比国外绿松石首饰设计注重形式美、立体空间感和结构形式的变换,竹山绿松石首饰产品显得略微单调。图 9为意大利珠宝品牌De Grisogono的作品“Melody of Colours”,设计师运用大小不同的绿松石球状和随形与其他宝石搭配,表达了珠宝的柔美之感,作品简洁明了又不失浪漫可爱。笔者认为,绿松石的造型设计可以借助西方设计语言,运用不同的传统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如激光扫描、3D打印等,从韵律、线条、空间、结构、质地等方面去表达具有中国现代生活美学的绿松石艺术作品。

    Figure  9.  Melody of Colours by De Grisogono

    追求“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大特点,不论是文人山水画、还是瓷器、家具、建筑、景观等,无一不蕴含着“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是客观物体和主观意识相融的产物,是艺术的灵魂,是作品达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不同意境,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与受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是中国人道德观、价值观、哲学观的映射。

    图 10为当代玉雕大师邱启敬的作品《涅槃·水滴》,源于传统的禅意题材,但异于传统写实的造型手法,表达了抛开种种杂念、回归生命本真的意识, 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和意境[12]。为更好的承载与弘扬传统玉文化,玉雕的表现形式还需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符合时代审美和人们情感需求是现代玉雕创新发展的方向[13]。因此,在绿松石首饰设计中,也需要“因材施艺”,设计师需要使作品散发形象魅力,同时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在设计元素的创意表达上和主题创作中构建独特的意境美,满足现代人在生活中对情感和精神的需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Figure  10.  Nirvana & Drip, jade carving works by Qiu Qijing

    图 11为笔者创作的《松石·自然》系列胸针作品,笔者希望能够从生活美学出发,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让设计回归生活。通过对市场上最普通的桶珠进行创意设计,因材施艺,让绿松石的表面纹样及其形状与植物花卉巧妙地融合,用简单的金属质感突显绿松石纯净自然的颜色,表达松石花开、随心绽放的意境,从而让受众感受生活与花的诗意以及轻松自然之美,同时希望能引领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帮助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蕴。

    Figure  11.  Turquoise & Natural brooches by He Meng

    中国玉器和中国玉文化是民族文化之魂魄,绿松石又是“四大名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中湖北竹山绿松石因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和资源优势,品种多样、品质优良、颜色丰富,受众多消费者追捧。一方面,人们极致追求色和质,导致了竹山绿松石产业两级分化严重,出现好货价更高、差货没人买的现象,使产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由于竹山绿松石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明显、加工技术落后,艺术创作水平偏低,传统的产品样式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

    创意设计是绿松石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将现代生活美学观念应用到竹山绿松石首饰的创意设计中势在必行。不仅可以通过对绿松石文化与设计的融合,唤回受众的文化认同和审美意识,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时还能通过绿松石首饰的创作,引导受众不仅关注绿松石的使用价值和材质价值,更应关注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从而让文化赋予设计力量,让设计推动绿松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让绿松石之美感染和改变大众生活。

  • [1]
    李雯雯. "中国四大名玉"之绿松石[J]. 地球, 2015(9): 100-101.
    [2]
    李婵. 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1.
    [3]
    杨新迪, 杨力行, 杨明星. 文化视觉下的珠宝[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6, 18(1): 43-48. doi: 10.3969/j.issn.1008-214X.2016.01.008
    [4]
    陈姚朵, 赵鹏大, 毛恒年. 新经济常态下湖北竹山县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6, 18(3): 37-43. doi: 10.3969/j.issn.1008-214X.2016.03.006
    [5]
    迈克·费瑟斯通.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95-105.
    [6]
    袁鼎生. 绿色人生和艺术人生的耦合旋升——生态审美者的生发路径[J]. 哲学动态, 2011(3): 99-104.
    [7]
    刘悦笛. 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M].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07: 310.
    [8]
    张荣红, 熊玮, 高汉成, 等.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现代玉文化中的表现[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5, 17(3): 65-69.
    [9]
    [10]
    范陆薇, 杨明星, 周泳. 绿松石的品质分级及定量评估[J]. 西北地质, 2005, 38(4): 19-24.
    [11]
    De Grisogono. Melody of colours[EB/OL]. [2018-10-03] http://news.wto168.net/zixun/liuxingshi shang/2015/1027/1403800.html.
    [12]
    吴冬梅. 玉雕艺术创作当代性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 44-46.
    [13]
    高汉成, 张荣红, 明承林, 等. 基于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探讨[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8, 20(1): 72-77.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18.01.009

Catalog

    Figures(11)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 (487) PDF downloads (23) Cited by()
    Related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