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ation: | ZHANG Yue, LI Juzi. Simpl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stume of Tang Monk and His Apprentices in Modern Jewelry Design[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1, 23(3): 72-80.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3.009 |
在文创产品流行的新时代里,传承经典文化,融合创新元素成为了设计师追逐的潮流。《西游记》作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经典文学作品,以其为依据创作的产品有着广泛的消费市场。虽然世人对《西游记》的解读繁多,不一而足,但对于其“向善-向美”的精神内涵却有着统一的态度。首饰作为人们日常佩戴的产品,对人们情感的传递具有独特的作用。首饰亦是表达“美”的载体,因此笔者将《西游记》中的元素与首饰设计进行结合传达真、善、美。
《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为唐僧师徒四人,笔者选用服饰作为设计元素的原因有两点,其一,作品在塑造“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时,服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二,选用统一认可的服饰可以增强首饰的整体性。本文系列化的首饰设计将《西游记》中保持“初心与本心”的精神融于其中,将大众审美与文学内涵相结合,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经典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具有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之中,服饰元素的应用使小说的人物角色变得更加鲜明。李冰冰[1]在《论经典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其服饰色彩之间的关系——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为例》中提出,《西游记》中四大主人公性格特点的体现除了依靠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外,服饰道具的选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服饰色彩设计更是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王玲[2]在《名著〈西游记〉中的服饰形象分析》中表示,服饰在塑造小说角色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修饰作用,既可以彰显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又能展现历代服饰风貌特征。林旻雯[3]在《形塑与戏说: 〈西游记〉的服饰书写》中表示,变化多端的服饰对身份构建、情节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唐僧的袈裟为例,在《西游记》著作中第十六回[4]“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之中,从寺中老僧欲偷袈裟,却反而被大火烧死,之后被黑熊怪窃走,再到最后,悟空借观音之力才将袈裟夺回。整个故事之中,唐僧的袈裟成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在《西游记》著作中第二十三回[4]“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变为母女,为了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假意招亲,唐僧、孙悟空和沙僧不为所动,只有八戒愿意入赘,将“珍珠锦汗衫儿”穿在身上。“只见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去过衫儿,就穿在身上; 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跤,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4]。整个故事将珍珠衫作为了故事的结点,用来阐述猪八戒因贪图富贵受到的惩罚。
以孙悟空的虎皮裙为例,文中“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 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儿虎皮,提了起来,量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4]。纵观中原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将虎皮作为人物衣裙来塑造的情况极为罕见,惟有《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腰围虎皮裙子,以显示其威武[5]。虎皮裙成为了塑造当时角色形象的重要装饰。再比如对观世音菩萨的描述第八回,“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4], 呈现出观音菩萨端庄高雅和慈悲为怀的形象。在塑造妖魔鬼怪的形象之中,则用了“黑铁甲”“皂罗袍”“乌金盔”等服饰特征。
通过查阅文献[3, 6-8]发现,在《西游记》中,服饰的颜色、形状及细节的刻画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笔者选用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服饰作为本文首饰设计的元素。
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名著影视创作中,1986年的电视剧《西游记》和1999年的动画片《西游记》最为经典,其对原著极高的还原获得了极高评价。其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服饰形态在影视及动画作品中的体现,如图 1和图 2所示。
唐僧身穿锦澜袈裟,其袈裟的外在形态如同“福田格”,使用金丝和银丝织成边界,比较醒目,袈裟底色为红色,非常庄重。内部的僧衣为褐色,整体以暖色调为主。金色和红色代表了他取经的坚定和热情,褐色代表了他思想的执拗、古板。唐僧为完成西天取经的目标,始终坚持自己遵循的原则,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面对诱惑时坚守自我,不管是女妖精还是女儿国的诱惑都动摇不了他心中西行的念头[11]。
孙悟空的服饰在整个取经路上不断的变化,起初悟空由龙宫抢来的三件金光闪闪服饰使他进入了“妖”的体系; 而后他身穿虎皮裙、直摄则进入取经的神圣小团体[3]。虎皮裙对角色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兽皮是野性的标志,孙悟空虽已被菩提祖师和唐僧感化,拥有了人性的理智和冷静,但是他仍具有叛逆、不服管教、追求自由的本性,虎皮裙的应用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1]。赭黄袍、虎皮裙以及紧箍儿等,孙悟空的服饰颜色整体以黄色为主,显示出他的聪明机警。
猪八戒起初的服饰是“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涤蟒退鳞。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4]; 之后,服装变为“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4]。他体型肥胖硕大,袒胸露肚系着褐色腰带,整体的暗色调体现了他的郁闷和消极。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猪八戒吃西瓜”“高老庄娶亲”等故事情节深入人心。猪八戒胆小,憨厚、好吃懒做、贪小便宜且好色,但是他内心是善良并且有人情味的[12]。
沙悟净的服饰是蓝色直裰和紫色坎肩,整体的蓝色调突出了其性格的沉稳。沙悟净起初的形象是“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 经观音点化之后,他转变为“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爽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神睁嵘”[4]; 而后是“黄锦直裰”。曹炳建[13]在《封建时代普通民众的人格写照一西游记沙僧形象新论》一文中,认为沙僧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通民众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
在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下,现代艺术首饰在造型风格上正逐步朝着简洁、几何、抽象装饰的方向去发展[14]。圆形、方形、三角形是塑造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形状与几何形态,在设计中作为一种词汇、一种语言显得尤为重要[15]。笔者在进行首饰设计之初,根据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和服饰形态特点,选用几何形态作为首饰设计的整体形态。
在唐僧与孙悟空的几何化形态设计提取之中,唐僧为人善良虔诚,在基于图形的情感认知方面,笔者运用“椭圆形”的对称、均衡来体现他的古板和虔诚。弧形的轮廓曲线在视觉表达方面较为温和,用来体现他的善良和平易近人。孙悟空形态瘦小,融合了虎皮裙的形态之后,在整体的形态表达方面选用了“三角形”作为图形,笔直的线条和尖锐的转折用来体现其性格的刚正不阿, 如图 3所示。
在猪八戒与沙僧的几何化形态设计提取之中,根据原著中人身猪脸、体态肥胖、笨嘴笨腮、手拿猪钉耙的描绘,其服饰形态为宽衣大袖,并且具有腰带。结合猪八戒的性格特点,笔者选用了“圆形”作为他整体形态的表达。“正方形”给人以对称规整的视觉效果,其笔直的线条用来体现沙僧性格的正直和稳重,如图 3所示。
在设计之初,笔者利用形态推演的设计方法将人物服饰形态融合于选用的椭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中。在形态推演之时,由于其他视角的可视性都不强,因此笔者选用正面为切入面,以半立体构成形式为主。在半立体构成中,不是追求立体的幻像,而是追求更实际、更具体地把平面加以立体化[16]。
以唐僧袈裟形态的首饰造型推演为例,其草图设计思路如下。
步骤一:确定整体形体。由上文的探讨结果得知,用来代表唐僧整体形态的图形为“椭圆形”。
步骤二:选取服饰的细节元素。从设计学的角度而言,袈裟的格子纹样以矩形进行规律性的排列,整体形态简洁,易于抽象化元素的提取,同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步骤三:线面分割。从唐僧身穿袈裟的正视图能较好的呈现人物信息,因此,在此视图的基础之上,以“椭圆形”为基本形态,将袈裟形态包围于椭圆的两侧,根据袈裟的纹样(或者形体本身存在的可借鉴的轮廓线)进行创造性的线面的分割,选取线面分割后形态较好的图形作为初选方案。
步骤四:立体化的呈现。将分割后的“袈裟”(面状材)增加一个深度空间之后,就形成了具有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凸显出来的立体造型在整个椭圆形平面上表现为有纹理的凹凸纹样,这样就实现了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一种形态推演,如图 4所示。
孙悟空的虎皮裙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以黄色作为底色融入黑色的斑块,视觉效果方面具有层次性。因此,笔者根据此方法将孙悟空的“虎皮裙”、猪八戒的“宽大的僧衣”和沙僧的“坎肩”等服饰依次运用到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之中,其整体的推演草图如图 5所示。
笔者根据以上推演的设计草图,对细节部分进行筛选,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将整体比例形态合适的草图作为首饰设计的初选方案设计图,如图 6所示,根据初选方案的设计图进行设计图的绘制。
在基于唐僧袈裟形态的胸针设计之中,为了增强立体感的视觉效果,笔者选用了浮雕形式的半立体构成形式进行创作,在细节处理之中选用了袈裟所具有的“福田格”形态,外轮廓选用了较大的弧形倒角。
在孙悟空虎皮裙形态设计的胸针之中,将具有斑纹状的弧形纹样依次缩小进行排列,将其放样在三角形上之后,将多出的弧形纹样去除,为了凸显层次感,整体纹样以叠加的形式进行展现。
根据猪八戒的僧衣形态设计而成的胸针,为了达到平衡的视觉美感,将其宽大的僧衣形态包围在圆形之上进行对称处理,以两边密、中间疏为特点,依次来显示圆鼓的肚子。
沙僧的紫色坎肩与黑色珠子在形态方面形成对比,方形与圆形的对比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因此,根据沙僧的服饰形态进行设计的胸针,以方形的“坎肩”为主,为了使形态更加活跃,加入了念珠状的元素。
笔者根据筛选后的初选方案进行设计稿绘制,整个系列主要由四个胸针构成,如图 7所示。
在实物制作的过程之中,首先要进行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在材料的选用之中,选用925银和木材。对常用的20种木材依据色彩、纹理、耐久性、胶合性等多方面进行筛选(图 8),最后选用红花梨木作为实践的材料。红花梨木是一种高级细木,木心显砖红色且具有深色细条纹。在颜色方面比较明亮、温暖,跟银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视觉效果较好。在材质方面,它具有光泽,切割流畅,锯削光滑且切面平整的特点,对呈现首饰的整体效果最佳。
在首饰的金属部分的制作时,首先进行熔料(选用925银颗粒)再压片、锯形并且抛光。在红花梨木的首饰部分在制作时,先将8 mm×8 mm×6 mm的方形木块切割成20 mm×30 mm×3 mm的方块,将锯好的部分按照设计图进行打磨。用砂纸打磨较为精细的部分,然后将首饰的主材和辅材进行组合,最后进行执模和抛光,如图 9所示。
基于《西游记》背景下设计出的一系列胸针(图 10-图 12),根据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为出发点,以服饰为形,以性格为态设计而成。将《西游记》中“向善-向美”的精神内涵与“美”的首饰相结合,传达出修心、修行的创作理念。
基于唐僧师徒四人的服饰形态创作而成的系列化胸针,主要以人物性格抽象出整体形态,将代表人物性格的服饰元素融入其中,发现唐僧师徒四人的服饰在造型语言的表达和形态创作方面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运用形态推演的设计方法可以较贴切的提取设计元素,既符合唐僧师徒四人的整体特征,又能使首饰的造型语言简洁、时尚。依据人物或者其他事物的主要外观特征提取设计元素进行简化设计,不仅适用于以《西游记》为题材的首饰设计,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文创首饰的创作。
[1] |
李冰冰. 论经典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其服饰色彩之间的关系——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为例[J]. 大众文艺, 2018(20): 235-236. doi: 10.3969/j.issn.1007-5828.2018.20.157
|
[2] |
王玲. 名著《西游记》中的服饰形象分析[J]. 大众文艺, 2009(24): 123-124. doi: 10.3969/j.issn.1007-5828.2009.24.110
|
[3] |
林旻雯. 形塑与戏说: 《西游记》的服饰书写[J]. 文化与诗学, 2019(2): 148-160.
|
[4] |
(明)吴承恩. 《西游记》[M]. 北京: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 32-111.
|
[5] |
王晓云. 《西游记》中神魔塑造对藏密宗的借鉴——以悟空束"虎皮裙"为题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0(5): 55-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KXB201205013.htm
|
[6] |
郑睿娴. 明中后期"服妖"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7.
|
[7] |
文静. 四大名著中的服装色彩表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7): 1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NWJ201107069.htm
|
[8] |
周艺, 高杉, 许京鹏. 《西游记》中神话人物造型探析[J]. 电影评介, 2010(22): 21.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2.008
|
[9] |
史可览. 其实在最早版本的《西游记》当中, 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不止四人[EB/OL]. [2020-05-13]. https://www.sohu.com/a/395081400_120690049.
|
[10] |
北京嘉泽力文化传媒. 西游记: 始于慈悲, 终于觉悟[EB/OL]. [2018-07-06]. https://www.sohu.com/a/239798799_100011156.
|
[11] |
韩晶子. 关于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解读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29): 59-6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NWJ202029029.htm
|
[12] |
李晓媛. 浅析《西游记》中的各类水形象[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7(10): 25-2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HGX201910006.htm
|
[13] |
曹炳建. 封建时代普通民众的人格写照——《西游记》沙僧形象新论[J]. 明清小说研究, 2003(1): 127-1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QXS200301011.htm
|
[14] |
雷平. 几何图形在现代珠宝首饰设计造型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5.
|
[15] |
潘祖平. 造型元素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5.
|
[16] |
陈祖展. 立体构成[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09.
|
[1] | ZHANG Qian, Andy Hsitien Shen, YIN Zuowei, LAI Xiaojing, CHEN Qiao.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Refo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urse 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A Case Study of "Diamond Grading" Cours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2, 24(4): 83-87.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2.04.011 |
[2] | ZHU Wenfang, DING Ting, LI Huihuang, ZHU Xiaoxia.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HPHT-Treated Yellow Type Ⅰb CVD Synthetic Diamond[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1, 23(3): 1-6.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1.03.001 |
[3] | Ying MA, Zhili QIU, Yuqing ZHUANG, Shuqi LAI, Taijin LU, Xiaoqin DENG. Spectroscopic Feature and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Impurity and Inclusion in Type Ⅱa HPHT Synthetic Diamond[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0, 22(6): 1-8.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0.06.001 |
[4] | SHAO Tian, LYU Fanglin, ZHANG Jinqiu, ZHANG Haikun, Shen Andy Hsitien. Phosph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on Boron-Doped HPHT Synthetic Diamond Produced in China[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9, 21(S1): 1-3.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19.S1.001 |
[5] | JIA Qiong, CHEN Meihua.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HPHT-Treated and Irradiated Diamond[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8, 20(3): 1-8.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18.03.001 |
[6] | SONG Zhonghua, LU Taijin, KE Jie, SU Jun, TANG Shi, GAO Bo, HU Ning, ZHANG Jun, WANG Dufu.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Large Near-Colourless HPHT Synthetic Diamond from China[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6, 18(3): 1-8. |
[7] | LAN Yan, LIANG Rong, LU Taijin, ZHANG Tianyang, SONG Zhonghua, MA Hong, MA Ying.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Near-Colourless Melee-Sized HPHT Synthetic Diamond in Chinese Jewelry Market[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5, 17(5): 12-17. |
[8] | CA0 Baihui, CHEN Meihua, HU Wei. Multi—process Treatments of Natural IaAB Diamonds[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4, 16(6): 28-33. |
[9] | ZHU Hongwei, LI Ting, LI Guihua.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PHT Synthetic Diamonds in Jewelry with Cluster Setting[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4, 16(5): 28-33. |
[10] | Xiao Shiyu, Xu Shiqiu. GEOMMOLOGICAL CHARACTER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MBER[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00, 2(4): 27-2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