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U Qin-wen, CAO Miao-cong, FAN Chang-sheng, DI Jin-ru, ZHANG Su-xin. Jade Composition of Archaic Jade Artifacts from Eastern Zhou Tomb in Jing'an, Jiangxi Provinc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1, 13(2): 20-26. |
[1] |
徐长青,余长安,胡胜,等.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葬[J].考古,2008,(7):47-51.
|
[2] |
冯敏.古玉器的无损检测体系[J].东南文化,2001,(9):80-82.
|
[3] |
赵虹霞,张朱武,干福熹.用于中国古代玉器质地鉴测和溯源中的无损分析方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5(4):42-53.
|
[4] |
朱勤文,吴沫,张敬国.安徽凌家滩出土部分古玉器玉质成分研究报告[A].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C].北京:文物出报社.2006.
|
[5] |
李娅莉,薛秦芳.宝石学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
[6] |
于丽芳,杨志军,周永章,等.扫描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8,29(1):1-9.
|
[7] |
曹妙聪,朱勤文.靖安古玉器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11(1):25-27.
|
[8] |
刘世敏.现代测试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岩矿测试.2006,25(1):68-70.
|
[9] |
魏薇,申晓萍,李新岭,等.红外光谱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9,28(增刊):106-108.
|
[10] |
亓利剑,袁心强,曹姝曼.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表征及其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7(4):2l-25.
|
[11] |
叶大年,金成伟.X射线粉晶法及其在岩石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杜,1984.
|
[12] |
干福熹等.河南安阳市新出土殷墟玉器的无损分析检测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学,2008,20(4):26-35.
|
[13] |
王濮,潘兆鲁,翁玲宝,等.系统矿物学(中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
[14] |
赵虹霞,干福熹.激光拉曼技术在中国古玉、古玉器鉴定和研究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1):2989-2992.
|
[15] |
王时麒,段体玉,阎欣.岫岩软玉的初步研究[J].珠宝科技, 1998,(2):46-49.
|
[16] |
朱勤文,张敬国,吴沫.凌家滩出土鸡骨自古玉器玉质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S1):129-133.
|
[17] |
闻广,荆志淳.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北京:中国地质学会, 1997,(29-30):274-287.
|
[18] |
朱勤文,杨若晨,韩壮丽,等.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碎片玉质成分研究[J].江汉考古,2009,(1):106-111.
|
[19] |
潘兆鲁.结晶学及矿物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20] |
唐延龄,陈葆章,蒋壬华,等.中国和田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