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Xingyun, XU Ke. A Ceative Jewelry Design Based on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4, 26(6): 119-126.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4.06.011
Citation: WANG Xingyun, XU Ke. A Ceative Jewelry Design Based on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24, 26(6): 119-126. DOI: 10.15964/j.cnki.027jgg.2024.06.011

A Ceative Jewelry Design Based on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August 15, 2024
  • Mortise and tenon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culture and scientific wisdom, containing ingenious design ideas and artistic value. The application of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in jewelry design is relatively less,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mostly focused on the appearance, process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mortise and tenon, with limited exploration of the fun it brings to jewelry design.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this study classifies and summarizes 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explores its aesthetic beauty, structural beauty, and connotative beauty in jewelry, as well as the design methods of "interesting"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thus applying it to jewelry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jewelry creation, different materials, jewelry wearing methods, and detachable structur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jewelry, so that traditional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can combine with the fun of modern jewelry design, break through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in jewelry design.

  • 榫卯在古籍中被称为“枘凿”,枘为榫头,凿为卯眼。榫卯结构是一种由凸出的“榫”和凹陷的“卯”组成的连接方式,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中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榫头与卯眼的形状、大小完全吻合,从而能够啮合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1]。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的核心,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文化智慧,巧妙的榫头与卯眼连接,使得建筑、家具在具备稳固科学的功能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这种结构美学,不仅传递了对自然材料的尊重,也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让建筑、家具与自然融为一体,浑然天成[2]。本次课题研究旨在启发设计师运用榫卯结构进行具有现代性和趣味性的首饰创作,通过材料的运用和视觉造型的设计,按照一定美学原则进行组合,融入榫卯结构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进行多材料的灵活互换,从而实现首饰的趣味性[3],为传统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开创新的可能性,同时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以往文献资料[4-8]虽然对榫卯和首饰艺术设计的研究相对丰富,但针对榫卯结构在首饰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探索较为有限。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榫卯造型元素的应用、榫卯结构的可拆卸性以及其所蕴含的阴阳哲学思想方面。杨方舟[5]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榫卯结构和首饰设计中的榫卯结构及其优势,设计创作出模块化和可拆卸的榫卯首饰; 曹毕飞[6]从造型、结构及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重新设计了十字榫卯结构,旨在将传统木工艺的设计特点用金属材料重新诠释;郑宇帆[7]分析了榫卯结构的智慧,并进行首饰设计;胡燚彬[8](2022)等探讨了汉代美学精髓与榫卯结构的结合,并将其与现代文创首饰产业融合,展示了其在文化传承和设计领域中的市场前景。以结构作为造型基础进行首饰的趣味研究则较少,因此本文将对榫卯结构的趣味性设计方法做出总结,并运用到首饰的实践创作中。

    榫卯结构的起源[9]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使用实例可见于7 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当时河姆渡人在建造“干栏式”建筑时已采用了基本的榫卯技术,最初有约6种榫卯类型,造型较为简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结构被称为“枘凿”,并首次广泛应用于家具中,这一时期榫卯的种类增至14种,接合力也显著提高[1]。1972年,在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螭首玉簪[10],该簪由簪头和簪梃两部分组成,采用榫卯结构,长15厘米,青白色,尖锥状,簪头部分雕刻有螭首玉簪(图 1)。秦汉时期,木构架技术的成熟使榫卯结构进一步完善,并在建筑和家具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榫卯砖、企口砖、胡床和西域禅床等[1]。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家具和榫卯技术也得到了进步,人们的坐姿由席地而坐逐渐转变为垂足而坐,这一变化推动了椅凳类家具的兴起,同时促进了榫卯技术的发展。隋唐五代时期,榫卯结构被称为“笱头”,在家具和建筑领域的应用达到高峰。高型家具的快速发展使木构建筑更为精密和坚固,榫卯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普遍和多样化[12]。宋元时期,人们开始用“榫”来指代榫卯结构,《营造法式》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进一步成熟,同时也是榫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到了明清时期,“榫卯”一词被广泛使用,榫卯结构的种类增加到数百种,随着对家具、园林和宫殿需求的不断增长,榫卯结构在这些领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4],其设计也变得更加精细和完善。

    Figure  1.  A hairpin with a dragon head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近现代以来,由于“师徒制”的消失,榫卯工艺传承困难,在建筑和家具中的应用也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被遗弃的趋势[7]。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工艺的重新关注,榫卯结构的利用逐渐恢复,但仍多局限于传统观念,跨领域的创新设计较少,因此,现代化的创新与传承对榫卯结构技艺的保护和发展至关重要。

    榫卯按照结构和作用来分类,可根据“点、边、面”大致分为三类[1]

    第一类是面与面的接合方式,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也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拼合,例如燕尾榫、银锭榫等。燕尾榫是一种将榫头制成梯形的连接方式,其形状类似于燕尾,主要用于两块平板的直角连接,以防在受拉力时分离,这种结构常见于抽屉和柜子中。燕尾榫(图 2)可分为三种类型:半隐燕尾榫、全隐燕尾榫和明燕尾榫。半隐燕尾榫(图 2a)拼接后,一面显示出明显的凹凸接缝,而另一面则保持光滑平整。全隐燕尾榫(图 2b)则通过多个榫头和凹槽的精确配合,拼接完成后仅留下细线状的接缝,工艺复杂且视觉效果平整。明燕尾榫(图 2c)拼合后,两面均能见到明显的凹凸接缝,尽管这种工艺在古代审美中不被推崇,但在现代设计中,许多人利用这种方式突出榫卯结构的独特美感。银锭榫(图 3a)则通过在木板连接处挖凹槽并嵌入形似古代银锭的木楔来实现连接,这种结构在古代石桥中较为常见,例如赵州桥(图 3b)。为了确保拱石之间的紧密配合,工匠们在桥的外券拱石之间以及各道券的石块背面嵌入了“铁榫卯”(即铁质榫卯构件),显著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

    Figure  2.  Dovetail mortise and tenon: (a)Semi-hidden dovetail; (b) fully hidden dovetail; (c)open dovetail
    Figure  3.  Silver dowel mortise and tenon(a) and the mortises and tenons on Zhaozhou Bridge(b)

    第二类是“点”的接合方式,例如楔钉榫、挖烟袋锅榫等。楔钉榫(图 4a)是弧形材料经截割后,通过上下两片榫头嵌合,并在中部插入矩形楔钉,使连接部分相互制衡,防止上下左右位移,并能紧密结合,通常用于承受较大压力的曲线或直线外部连接。挖烟袋锅榫(图 4b)因形状类似烟袋而得名,其中一个构件带有单榫,插入另一构件的烟袋锅形状中,两者紧密套接,因此也叫作套榫,常用于椅子扶手,造型圆润,浑然一体。

    Figure  4.  Wedge nail mortise and tenon(a) and dig pot mortise and tenon(b)

    第三类是将其综合应用的接合方式,例如鲁班锁、粽角榫等。鲁班锁(图 5a)是一种益智玩具,靠挖出凹槽相连接,具有结构巧妙、扣合严密、易拆难装的特点。粽角榫(图 5b)外观类似粽子的角,亦称为“三角齐尖”。从三个不同视角看,它的角线均为45度斜面,三个部件之间紧密结合,其中两个部件组成一个平面,整体外观整齐,但其制作工艺较为繁琐。

    Figure  5.  Luban lock(a) and triangular pyramid angle mortise and tenon (b)

    榫卯丰富的造型结构具有独特的形式之美,包括造型形态、材料的组合连接、色彩美学等。榫卯的空间结构、形态及视觉特征可以通过首饰这一媒介进行表现,榫卯结构中巧妙的嵌合形态以及榫头与卯眼之间的契合可以达到两种材料浑然一体的效果,展现榫卯元素的造型特点。在造型基础上,不同材料间的搭配运用会表达出首饰不同的质感和色彩,通过更换材质与色彩,如木头、金属、亚克力及宝石,转换与拼接都可以表达榫卯结构的形式美。例如,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珠宝品牌——卯时Dovetail(图 6),意为“燕尾榫”,引申为长久契合之意,不同系列的珠宝产品通过“燕尾榫”这一结构元素将两种不同材料拼接,造型简约精致。金属与白玉的交错平衡,以及金属与紫檀木的契合碰撞,硬朗精简的榫卯拼接完美诠释了榫卯结构的形式之美。

    Figure  6.  Jewelry brand—Mao-Shi Dovetail

    榫卯结构之美在于通过凹凸的形式将物进行连接固定,拆卸时精巧灵敏,组合后稳固坚韧。首饰创作中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拆合、重构、叠加,实现首饰多元化的佩戴方式,增加与佩戴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从传统的榫卯结构中筛选出合理的结构,如燕尾榫、龙凤榫、直榫等较为直观简单,适合应用于首饰结构当中的,直接借用,一饰多用,巧妙多变,可以更好地体现首饰中榫卯结构之美的特点。例如邹艾耘作品《纸榫》(图 7),巧妙运用燕尾榫的结构,利用其凹凸拆装的特点,表现“拆”与“合”的首饰形态变化,每个部件,或为胸针,或为戒指,或为耳钉,组合成了多种样式[12];运用纸张为材料,采用层叠成型的方式,展现出榫卯的质朴、典雅;每一块单元部件通过燕尾榫这一结构能够拼合成一个整体,保持首饰的造型完整与独立,体现了榫卯精巧智慧的结构之美。

    Figure  7.  Paper Tenon by Zou Aiyun

    榫卯结构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巧的设计工艺上,还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13]。榫卯结构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展现了他们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追求,其凹凸关系承载的是自然科学、阴阳互补、和合统一的哲学思想。榫卯的凹凸设计仿照了自然界中树根与大地的结合、人体骨骼关节的契合,不依赖钉子和胶水,利用木材的纹理特点与力学特性,保留木材的自然性,实现榫头与卯眼的精准契合,保持了整体的稳定,例如应县木塔经历多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展现了榫卯结构的自然科学性。古代哲学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榫与卯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依存,体现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这种对立却又统一的关系,象征着圆满与稳定,表现出阴阳融合的思想,榫卯结构的独特性,完美地诠释了阴阳之间的变化与互补。榫卯结构通过对立统一、虚实结合、刚柔并济等美学观念的运用,展现了自然与人造之间的和谐统一,它是中国文化“和合之美”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工艺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在榫卯首饰设计中,阴阳哲学的“显”与“隐”、“动”与“静”、“繁”与“简”、“巧”与“拙”便是很好的体现,如经过人为加工的亚克力与天然宝石、原石的保留与切割后熠熠生辉的宝石之间的碰撞结合,最后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正是阴阳互补思想和榫卯结构内涵之美的艺术表现。例如,刘泽慧作品《相生,FILL IN》(图 8)从榫卯的文化内涵出发,利用沉木本身凹陷的结构部分来进行卡扣设计,金属“锡”在流动的状态时,将其填充在沉木的凹陷处,凝固后即可拿下来也可以卡回去,作品借榫卯的“一阴一阳”这一结构关系,隐喻现代城市跟自然之间的相契,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

    Figure  8.  Liu Zehui's work Together, FILL IN

    艺术设计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世界,不同个体因其思想文化观念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审美体验,所处的环境变化也会导致审美差异[15],在首饰设计中,除了满足基本的审美与情感需求之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首饰的新颖、奇特、趣味。通常,首饰的趣味在于将新颖的情感、材料和设计手法融入其中,通过不同于传统首饰设计的思维方式——即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好玩儿的设计方法融会贯通到榫卯结构中,为首饰提供丰富的趣味设计理念[16]

    榫卯结构的趣味性可以从材料的多样性、形式的趣味性、结构灵活的互动性,以及榫卯的文化内涵入手,让观者产生新奇、愉悦、互动的情感体验。材料的多样性是指在多种材料无法通过焊接、镶嵌等手段实现首饰整体固定搭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使不同材料之间具有连接紧密性。例如玻璃、木头、宝石之间无法整体连接固定,但通过金属材料的榫卯结构,便可以使其分别镶嵌玻璃、木头或宝石,从而让本不能连接在一起的两种或几种材料实现整体设计的趣味性。形式的趣味性是指利用榫卯结构元素符号,进行视觉上的设计改造。例如可以通过幽默、场景叙事等趣味手段,打破原有的榫卯结构,使其外露,提取局部元素融入新的现代设计元素,重新组合成一系列新的趣味设计作品。结构灵活的互动性是指利用榫卯结构可以使一件首饰拥有多种佩戴方式,运用榫卯结构实现一款多用,一饰多戴,增加设计的多功能属性。针对首饰的特点,将“榫卯结构”这一配件采用标准化生产设计,实现首饰之间不同的组合搭配,从而提升用户与首饰之间的互动性。榫卯的文化内涵是指将榫卯所体现的阴阳哲学观念运用到首饰设计中,利用材料的对比、颜色的对比,工艺手段的对比,最后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圆满与稳定。

    榫卯结构的趣味可以通过新的材料和新的方式呈现[17],打破传统木质材料与首饰固定化的形式,设计出可变、可拆卸的结构,使其能够以不同方式重新组合,实现模块化搭配[18],从而使一件首饰具备多种佩戴方式,增加用户与首饰之间的互动,优化结构,使首饰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

    在榫卯结构的趣味首饰作品设计过程中,笔者先从榫卯结构的特点出发,选取了最适合应用于首饰中的结构——以直榫的结构为基础,避免繁复的拆卸替换过程,进行形式上的再创造[19]。从整体设计来看,首饰作品(图 9)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为器物造型,具有简洁的结构工艺感,上半部分为天然矿物宝石,保留了原石的自然肌理与色彩光泽;这两种不同的材质通过中间的榫卯结构作为连接两者的枢纽,上方的矿物宝石可单独摘下作为项链佩戴,下方的器物也可单独作为装饰器物摆放,宝石与器物可随意搭配更换,满足了不同场景的多样化使用。形式上,器物与天然原石矿物这两种不同材料,通过榫卯结构这一巧妙的嵌合形态,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结构上,通过榫卯凹凸的形式,将两者进行了连接固定,可进行拆卸并以不同方式重组,拆卸时灵活,重组后稳固,并且实现了具有不同搭配效果的首饰多元化,可作为器物摆放,亦可作为项链单独佩戴,展现了榫卯结构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实用价值;内涵上,设计蕴含了“人与万物皆相依而生,融为一体共同和谐成长”的理念,矿物材料保留了自然的原始美感,而器物则是在人类加工之后体现出了一定的工艺美感,两者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达到了和谐统一,实现了整体上的圆满与稳定(图 9)。《融·合》系列作品通过榫卯结构的巧妙设计,将自然与人造、传统与创新、功能与美感完美融合,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Figure  9.  "Hubs" connecting the upper and lower(a) and the necklace wearing alone(b), and overall effect of the work (c, d)

    榫卯结构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展示了古代匠人智慧与工学美学的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笔者的系列首饰作品中,通过分类与总结,提取出适用于首饰设计中的榫卯结构,并深入研究了其灵活性、便利性、趣味性等优势, 在形式上, 两种材料的契合,展现其独特性;在结构上,一饰多用,展现其灵活性;在文化价值中实现了阴阳哲学,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和合的统一性,为传统的榫卯结构与现代首饰提供了一种新的融合思路。在榫卯结构的首饰设计中,设计师应深入研究这一结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中,并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首饰作品。

  • [1]
    吕九芳. 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Lv J F. Traditional Chinese furniture joinery techniques[M]. S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8. (in Chinese)
    [2]
    梁梦娇, 刘岩松, 耿晓杰. 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在现代家具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11): 14-17.

    Liang M J, Liu Y S, Geng X J.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in modern furniture[J]. Furniture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2021(11): 14-17. (in Chinese)
    [3]
    陈静. 榫卯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的拓展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17, 38(6): 138-142.

    Chen J. Research on the extension of mortise and tenon element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6): 138-142. (in Chinese)
    [4]
    古斯塔夫·艾克.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M]. 薛吟, 译.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1.

    Ecke G. A pictorial study of Chinese rosewood furniture[M]. Xue Y, translated. Beijing: Earthquake Press, 1991. (in Chinese)
    [5]
    杨方舟. 榫卯结构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7.

    Yang F Z.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in jewelry design[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2017. (in Chinese)
    [6]
    曹毕飞. 基于古木造建筑十字榫卯结构重构当代艺术首饰作品[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19, 21(2): 55-60.

    Cao B F. 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jewelry works based on ancient wood building cross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J].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 2019, 21(2): 55-60. (in Chinese)
    [7]
    郑宇帆. 榫卯智慧在首饰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

    Zheng Y F.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rtise and tenon wisdom in jewelry innovation design[D]. Jingdezhen: Jingdezhen Ceramic University, 2019. (in Chinese)
    [8]
    胡燚彬, 龙雨, 徐驰溪. 汉文化与传统榫卯结构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 2(16): 138-140.

    Hu Y B, Long Y, Xu C X.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in jewelry design[J]. Footwear Craft and Design, 2022, 2(16): 138-140. (in Chinese)
    [9]
    张瑶. 榫卯的魅力[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Zhang Y. The charm of mortise and tenon joints[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20. (in Chinese)
    [10]
    苏津莹. 榫卯结构的首饰设计形态研究[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9.

    Su J Y. Research on design form of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jewelry[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9. (in Chinese)
    [11]
    卯时Dovetail官网[EB/OL]. [2024-09-12]. https://www.dovetailjewelry.com/.

    Dovetail official web[EB/OL]. [2024-09-12]. https://www.dovetailjewelry.com/. (in Chinese)
    [12]
    邹艾耘. 可拆合首饰[EB/OL]. [2024-09-12]. http://xhslink.com/a/MyMTICi9ipEV.

    Zou A Y. Detachable alloy jewelry[EB/OL]. [2024-09-12]. http://xhslink.com/a/MyMTICi9ipEV. (in Chinese)
    [13]
    华彬彬. 正负与契合[D].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 2020.

    Hua B B.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 fit[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20. (in Chinese)
    [14]
    Liu Z H. Mortise and tenon joint contemporary jewellery - the raw, FILL IN[EB/OL]. [2024-09-12]. https://joyabarcelona.com/showroom/.
    [15]
    聂可实. 现代珠宝首饰设计中的趣味元素[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9.

    Nie K S. Interesting elements in modern jewelry design[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9. (in Chinese)
    [16]
    张苑尊. 趣味性首饰设计的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Zhang Y Z. Research on interesting jewelry design[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21. (in Chinese)
    [17]
    郑家琪. 首饰设计中的趣味性[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4.

    Zheng J Q. Interest in jewelry design[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4. (in Chinese)
    [18]
    王洁. 榫卯结构的创新性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5): 165-168.

    Wang J. Innovative research on mortise and tenonstructure[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Fine Arts and Design), 2018(5): 165-168. (in Chinese)
    [19]
    李永斌, 陈婷. 互联网背景下可拆装榫卯结构创新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17, 38(22): 212-216.

    Li Y B, Chen T. Research on innovative design of detachabl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22): 212-216. (in Chinese)

Catalog

    Figures(9)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 (117) PDF downloads (27) Cited by()
    Related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